多些“每事問”精神
■孫晉升 陳慧穎
《論語》有云:“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”說的是,孔子參加魯國國君祭祖典禮,進入太廟后,遇到每件事都發(fā)問,不肯放過一處細節(jié)。孔子之所以學識淵博,與他“每事問”有很大關系。毛澤東同志在《反對本本主義》一文中提到,“學個孔夫子的‘每事問’,任憑什么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”。在日常工作中,我們不妨多些“每事問”,不懂就問、不恥下問,切忌因不懂裝懂、一知半解,而讓工作陷入被動。但“每事問”不能為了問而問,敷衍了事,也不能漫無目的地問,抓不住重點,以致問不出成效。
“每事問”要問出水平。問是一門學問,問出水平才能有事半功倍之效,問得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才能精準推動問題解決。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深入鉆研本職領域專業(yè)知識,大膽探索創(chuàng)新,做到精益求精,切實提升專業(yè)素養(yǎng);另一方面多學習其他領域的新知識新思想,持續(xù)優(yōu)化更新知識結構和內容,形成緊貼時代形勢發(fā)展的新觀點新見解,使“每事問”更具精準性,成為務實有效的求知方法。
“每事問”要追根究底。如果只是淺嘗輒止地問,那么得到的答案也只是浮于表面。越接近事物的本質和真相,就越需要我們一探到底,找到問題根源所在。要發(fā)揚“打破砂鍋問到底”的精神,問就要追根究底、一問到底,徹底把問題問明白、搞透徹,驅散心中迷霧,拉直心頭問號。要堅決杜絕“蜻蜓點水”式的虛浮作風,問就要實打實、硬碰硬,不能一問了之、點到即止,確保問清實情、問到方法、問出成效,讓“每事問”成為推動工作發(fā)展的有力抓手。
“每事問”要秉承謙遜態(tài)度。常言道:“地低成海,人低成王。”意思是說,大地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態(tài),才能聚水成海,人只有保持謙遜低調的態(tài)度,才能取得成功。向他人請教,要端正問的態(tài)度,秉持謙遜的求學姿態(tài),堅決克服頤指氣使等不良習氣,多俯下身子、甘當“小學生”,如此方能得到“真?zhèn)?rdquo;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,基層是最好的課堂。要深入群眾、深入基層,主動拜群眾為師,堅持謀劃思路向群眾問計、改革措施向群眾請教,汲取群眾中蘊藏的巨大智慧和力量,做到帶著問題下去、帶著答案回來。
http://www.81.cn/szb_223187/szbxq/index.html?paperName=jfjb&paperDate=2023-09-22&paperNumber=07&articleid=915870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(fā)布的原創(chuàng)作品,版權歸發(fā)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(fā)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(fā)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(guī),無商業(yè)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(guī)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